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笔记侠”(ID:Notesman),作者 浮灯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被访者简介:
香帅,著名金融学者,香帅数字金融工作室创始人,“香帅的金融江湖”公众号创始人,著有畅销书《钱从哪里来: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》、《金钱永不眠:资本世界的暗流涌动》。
一、任何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财富管理
问:什么是财富管理?什么样的人能够直接进行财富管理,有薪资和年龄的要求吗?
答:这样的一个问题挺好玩,财富管理有薪资或年龄的要求吗?我直接给答案,没有。财富管理越早越好,而且越穷的人,越要进行财富管理。
1.财富管理
其实大家一直对“财富”这个词有很大误解。市面上很多财富课程和财富大师喜欢讲些“钱生钱”的鸡汤。比如说,一个人要致富,要靠睡后收入,即躺着就能有收益的金融资产。所以有好多人认为,财富自由要靠投资、炒币、炒股等等。我认为这是特别不靠谱的想法。
现实数据告诉我们,直到2019年,全球普通人的财富中,主要来源依然是劳动所得。
举个例子,美国普通家庭收入的74.3%来自劳动性收入;即使是最富有的10%的美国家庭,工资收入也占到一半左右。对于更多的普通人,工资等劳动收入更是占到总收入的80%。
所以,在一个人的财富管理中,最重要的一点是:选对了职业。
比如,80年代最热门的职业是工人。大家看过余华的小说吗?那时候的工人收入高还旱涝保收,不知有多少人羡慕。到了90年代,工人可能面临下岗,这时你进了不同的公司,会有不同的财富轨迹。比如,你要是在1998年底跟着马云干,现在肯定财富自由了。
所以,职业选择是一个人财富累积中最重要的一步。
我们有一句很通俗的话,叫做“财富来自劳动创造”,其实特别有道理。
选择了职业,还要选择城市。
很多人会纠结于职业选择和资产选择,却从来就没意识到,对城市的选择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人财富。
因为财富的创造从来都和城市紧密相连。
我们正真看到,在大多数风云人物的财富创造史中,城市都是决定成长的核心因素。但很少有人意识到,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城市,获得的财富创造能力是不同的。
举个例子,1992年,北京工薪阶层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的年净收入是7668元,同年,广西南宁的一个双职工家庭的全年可支配收入是6318元,两者相差甚微。
20多年后的2019年,同样的双职工三口之家,在北京的年净收入是203970元,而在南宁的是105828元。这还仅仅是流动性收入,要是考虑房产价格差异,差距就更大了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个人或家庭的财富之路,大多是我们所在城市的注脚。我曾经陈述过我们这个时代关于财富和城市的一个事实:城市决定着你财富的上限,也决定着你财富的下限。
除了职业选择和城市选择,我们的财富差距还来自哪里?常见的炒币、炒股只是一小块,叫金融资产投资。其实资产里最大的一块是房地产,也就是说,你家的房子决定了你家财富的相对状况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房地产在居民总财富中的占比较大,约在49%左右。而在众多发展中国家,占比要高一些,比如印度是77%,中国是54%。
所以房价的涨跌,是一个地区命运的缩影,也和我们的财富息息相关。
你在哪个城市拥有房子,在哪个区、哪个地段拥有房子,又决定了你的家庭财富状况。对此,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吧。
所以我特别仔细地跟大家强调:你做的每个房产决策,是你的财富管理中特别重要的点。
所以,所谓财富管理,根本上就是几种选择:选择职业,选择城市,选择资产。
这就是我要讲的财富管理的基本逻辑。
2.每个人都有必要进行财富管理
看到这个逻辑,大家就该知道,这种关于财富的决策不是从大学毕业才开始,而是在18岁的时候就慢慢的开始了,大学选择什么专业,直接影响我们的职业选择。
所以对于每一个18岁到80岁的人来讲,财富管理都是很重要的,不存在早晚的问题。你做出不同的决策,人生轨迹就会大相径庭。
你们可以回头想想各自的中学同学,选的专业不一样,人生轨迹是不是不一样?而我们同专业的大学同学,选的城市不一样,生活是不是不一样?
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,我们大家可以将财富分解成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增值,职业和城市的选择是人力资本增值的载体和土壤,房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的短期配置则是资金资本增值的决定性因素。
这就是我想首先帮大家破除一些财富管理上的误解,然后认清财富管理的逻辑。
问:那么,这次疫情对房地产有影响吗?
答:很多人都关心疫情对房地产的影响。我的回答是yes and no,会也不会。
先说不会的这一边。
1.房价的逻辑
要弄清楚房价的涨跌,先要明白房子的价值来自哪里。是来自砖瓦、钢筋水泥、豪华装潢吗?当然不是。
房产的正式称呼是“房地产”,房子的价格反映的是房子所在土地的价值。
购买城市里的房子,其实是在变相购买城市里的基础设施投资,而房子的价值来自这片土地上经济的增长潜力,也就是大家对这片土地未来可以创造多少财富的预期。
从这个意义上看,一个城市的房地产,就是这个城市的“股票”,反映的是未来现金流总和的体现。所以房地产的长期价值,由国家、地区和城市的增长水平决定。
这是我要跟大家讲的“房价的逻辑”。
2.公共治理水平
再说会的一边。这次疫情中,我们能明显感觉到,一个城市的学校、医院、小区管理水平是多么重要,所以公共治理水平,都会影响到房子所在地的未来。
疫情发生以后,长三角地区的整个响应速度、城市治理、甚至治愈率等各方面,都显现出很高的水平。
所以这次疫情对我们的一个警示是什么?一个城市的公共治理水平,会对这个城市的未来造成影响。
2020年,中国人的时间在变贵,对气候更加挑剔,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向往。这些变化让房子的区位变得更重要:房子和企业、基础设施的链接度更加重要,适宜的气候更加重要,附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重要。
原来我们把城市分为一线、二线、三线,现在我想修改一下,分为一线和非一线,因为在有限资源下,一线和非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大。
公共治理的水平会对城市的未来造成影响。一些公共治理更好的区域,比如长三角、珠三角,房价可能会要更加坚挺。
所以我认为:从长期来看,房地产的逻辑没有改变,而一个城市的公共治理水平对房价的影响也将日益凸显。
当然,这一切变化都对财富构成影响。
二、年轻人的财富观
问:疫情之下,伴随着一系列裁员或降薪,年轻人需要为自己的财富积累做什么样的准备?
答:对于年轻人来讲,这几个月有的降薪了,有的加薪了。游戏公司不都加薪了吗?所以大家要相信,短期内,比如这一两个月,大家的薪资都会受一定的影响,但是长期来看一定是均衡的,只要世界还在往前走,财富一定流到了其他地方。
对年轻人来讲,不打这份工,还可以去打另外一份工,那么大家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?
大家要在财富决策上做一点准备。
记住一点:90后在财富管理、财富决策上要遵循两个字,一个叫快,一个叫慢。
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就是快。变化快,啥东西都特别快。现在你已经无法用一个现成的概念来定义一家企业,它会在几年时间里发生好多变形。在这种快速变化的时候,最受欢迎的是那些能够适应变化的人。
举个例子,从媒体行业来看,上个世纪90年代,纸媒最发达,之后是电视媒体的兴盛,这两年自媒体又兴起了。
但是我们回头看,当很多人说“x媒衰落”的时候,自媒体、流媒体中的牛人,大都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。
六神磊磊曾经是新华社的;已经被封号的咪蒙,是做记者的;包括腾讯、阿里等公司的公关精英们,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南周这些地方出来的。
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要能够快速地适应变化,要有一种变通的能力,让自己能够嵌进任何地方。如果才能是一个橡皮泥的话,你要随着环境变化,把它做成各种适合的形态。
但同时,你得有一技傍身,专业度需要慢慢积累,这是慢的部分。
你什么都懂个皮毛,谁会要你?我不相信一个真正有专业度的年轻人,会因为这家公司干不了了,就没有机会了,肯定是借口。
所以年轻人要适应快速变化,要有一技傍身,同时,大家确实要有一些财富管理的意识。
比如,在选职业、选资产、选城市的时候,要重视,有意识地做出合理的选择。为什么说知识是有用的?因为一些认知上的改变,对大家的选择是有帮助的。
三、金融是百姓之学
问:在资产选择中,除了房地产,还有大家都很关注的金融资产,比如股票、债券等等。但是财报晦涩、股市难懂,金融资产往往跟高学历、高门槛相连,为什么您认为“金融是百姓之学”?
答:我认为,金融就是生活,或者说,金融是人类社会关系数字化表达的总和。
这话听起来有点抽象,其实我们的生活从来就没离开过金融。在所有规模化生产背后,都是资金的集聚。所以只要你生活在工业化社会里,你用的桌椅,吃的外卖,都是通过资金集聚生产出来的。
怎样使资金的集聚和运用更加有效,这就是金融人考虑的问题。
从需求端来看,你的整个财富——房产、股票、家庭生活状态——都取决于你的金融状态。从这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没有人逃得开金融。
但是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事儿离我们很远呢?其实跟金融的供给端有关。
在大家的印象中,金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,因为资金流量大,为了使整个金融运营更加有效,就引用了一些数学的方法,使它量化、模型化。这就无意中把整个金融的门槛提高了。
同时为了吸引人才,就得给出高薪,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循环:靠高薪吸引优秀人才,这个行业必须利润丰厚。
其实人类社会没有那么多新鲜事情,只是表现形式有不一样。金融就是一个资金匹配过程,经过专业化、数学化、工程化之后,门槛提高,而且慢慢的变高。
而且钱生钱比人生钱要容易些。比如,一个有100万的人和一个有1万的人,在回报率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,资金差距却不一样。比如在100%的收益率下,前一个就变成200万,后一个变成2万。两人原来差99万,现在差198万。
所以把这样的一个过程拆解一下,大家会发现,金融是一个烟火气很重的行业。其实我认为人文社科都应该烟火气很重,如果有人把它搞得很高大上,只是为了故弄玄虚,混口饭吃。
四、工业化与数字化时代的金融逻辑
问:工业社会的金融逻辑和信息社会的金融逻辑有什么不同?
答:这是个好问题。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金融逻辑会有点不一样。
1.金融是什么?
这个不同要从金融的发展说起。在货币诞生后,货币开始逐渐把人资本化、资产化。在奴隶社会,奴隶是可以交易的,这是人的资产化,也是把人金融化的第一步。
有了这种数字化的表达以后,人们发现,这种逻辑可以支撑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。比如,一个地主很难管理很多人,现在有了数字和货币,他就可以对庄园进行更好的管理,这是一个数字化、抽象化的过程。
就像我之前说的:金融化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数字化,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的第一步,而这种抽象表达是支撑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基础。这一点特别重要。
14世纪账本的发明,是金融史上很重要的一点,因为一个人没法接触或了解那么多的企业,如果把一个企业变成了收支两条线,变成一个账本,这样,你不需要关心这是怎样的企业,只需要关心它的收支、它的现金流,然后给予它一个估值。
怎么去调查一个公司?可以怎么知道这么多企业的事情?看它的账本,看它的财报,分析它的数据,把它数字化、抽象化。
金融人才值钱的地方就在这里,能够最终靠这套技术理清越来越复杂的关系。
2.金融的发展与障碍
顺着逻辑走下去,当一切东西都能够直接进行数字化、抽象化表达时,也就是在人类社会进一步金融化的过程中,我们大家可以支撑起更加富裕、复杂的社会结构,从而创造出更加庞大的社会财富。
这就是现在的科技金融正在想干的事情。
假设我们站在100年后回头看,现在是人类的金融史上另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,为什么?因为移动支付把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记录下来。
你到了哪里?你用了滴滴还是美团?人类的所有足迹都被记录下来了。
这些足迹在网上就形成一个digital image(数字印象)。比如我们站在这里,同时在网上形成了一连串的数字向量,在另外一个空间里,这个数字向量可以精确描绘出一个你。
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的个人信用。
原来为什么只能机构来进行融资?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,还不足以支撑到这种很微利化的个体化的金融。
现在从移动支付开始,移动设备、万物互联、智能家居等等一些列智能设备,使得我们个体的digital image(数字印象)在网上越来越清晰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数字化的进程已经下沉,开始往个体身上渗透。
现在科技金融的一个实现形式就是区块链。
区块链是什么?做互联网的人都知道,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的互联,交互、网上、信息互联。区块链本质上是什么?是一个价值的互换。因为区块链使得你的所有行为就都能够被记入,你自身就变成一个信用节点。
区块链使这种曙光产生了。
当然区块链不仅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,更面临着道德伦理上的挑战,因为data and privacy(数据与隐私)。谁有权利使用这些信息?使用权归我、归企业还是归社会?这是阻止人类社会进一步数字化、金融化的一个巨大障碍。
3.新世界来得比我们想象中要快
很有意思的是,虽然我们一直在谈科技金融,但是我有一种预感,现在的金融圈可能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。因为先首当其冲被颠覆的,就是现有的信用节点。企业是信用节点,交易所是信用节点,我们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是信用节点。
最近,我看到一个新闻,摩根、高盛等几家企业联合推出不要交易费的交易所,我跟我的团队说:新世界来得比我们想象中要快——金融机构慢慢的开始自己革自己的命了。
这个美丽新世界,沿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,就是在微利化、个体化、数字化的社会中,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一个信用节点,这可能是未来金融的一个大方向。
但这和工业化时代的金融逻辑是矛盾的。工业时代需要资金的集聚,需要中心化的金融节点。
因为在资金集聚的过程中产生一套金融技术和强的信用节点,就是金融机构,大型金融机构背后还有国家信用的支持,这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融世界,这些叫做中心化的金融节点。
当我们向从工业化社会迈向数字化社会的时候,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,金融能够下沉到什么程度,能不能够下沉到个体,这可能是一个很悬而未决的问题,但是这就是趋势。
只是变化的过程可能会是这样一种螺旋式上升,中途会有波折,但是变化趋势一定是这样的。
五、结语
说了很多关于长期趋势和短期冲击的话题,还是因为,不管是技术带来的金融逻辑的改变,还是疫情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冲击,都使我们的财富管理和决策更加复杂。
财富问题,从来都牵动人心。我们如今站在了一个分叉口,改革开放40年来,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驱动力在2019-2020发生了变化。
对内,经济转型的磨合过渡期基本结束,增长动力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市化主导,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;对外,中美经济合作博弈竞争的格局将长期化和常态化。
从长期看,中国终将迈入万元美金社会,中产化的消费方式逐渐成为主流,数字化的技术变革成为行业变化的基本变量;短期看,给定经济周期谷底徘徊的现状和经济翻番的目标,在2020年面临着宏观面的适度放松。
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盘,那么这将如何影响到对我们普通人的财富管理?我一直在强调,财富只是一个结果,背后是一连串关于人和资金的正确决策:职业方向、城市选择、资产配置。
2020年,钱从哪里来?无非是两个来源:
一个是劳动性收入,也就是俗称的“人生钱”。
劳动性收入的决定因素不但取决于职业选择,也取决于城市选择。因为职业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平台,会决定个人收入的增长曲线和周期长度,而城市是行业和职业的载体,选择城市,就选择了自己的人力资本孵化器。
另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叫做“资本性收入”,即俗称的“钱生钱”。
资本性收入决定于资产配置的决策——买房与否?买了哪个城市、哪个区、哪个地段?如果投资了金融资产,是投了黄金、指数,还是个股?如果买了个股,是买了茅台还是獐子岛?在哪个时间点上买的?这些决策,大体上决定了今天我们所处的财富状态。
这些都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,多一些分析和了解,会对大家的决策多一些启示和帮助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笔记侠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