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丁力
“公司裁员3万?没听说啊,我们这里一直人员都挺稳定的,就是疫情期间也是。”碧桂园山东区域某项目部员工王明表示。
王明称,他在项目部一直做案场服务工作,以前是属于碧桂园编制,去年因为公司对一些辅助性的工种进行了重新定位,他被编入外包公司,但实际上还是干的原来的活,待遇薪酬和奖惩机制也没有太大的变化,“说白了,就是一个转岗而已。”
3月27日,碧桂园2019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,从年初到年末,员工数减少约2.9万人。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,所谓“减少”绝大部分只是转岗和调岗。
这位内部人士透露,碧桂园将部分辅助性、劳动密集型岗位(如案场服务、保安、保洁)重新定位,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,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。“这部分同事相当于转岗。”
另外,为适应业务领域的多元拓展,碧桂园集团和区域很多优秀员工和管理人员被调岗去子公司。子公司的员工数则有明显增加。
总体来看,2019年碧桂园集团员工有进有出,员工真实波动比例只有3.9%,属于行业正常范畴,2020年招聘毕业生计划正常进行。
转岗调岗是主动适应变化,同样是碧桂园进行战略调整、管理创新,布局微调的势所必然之举。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表明,行业竞争将转向管理导向、利润导向、综合竞争力导向。
图注:碧桂园总部大楼墙上的企业使命
人海战术时代已经过去
一位长期关注香港内房股的长期资金市场人士表示:“我研究了那么多年内地房企,发现一个企业,人不是越多越好,也不是越少越好,最理想的状况是,员工的数量匹配公司的业务需求、发展阶段和市场状况。”
该人士表示,2015年到2018年,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,大家都在扩张,整体地产从业人员呈增加之势,而这两年地产调控政策一直没有放松,行业处于调整期,各家房企也纷纷向管理要效能,人员优化、岗位调动也属正常的公司行为。
“总体而言,房地产已经从铺天盖地的人海战术,过渡到精耕细作高效管理的新阶段”。该人士总结道。
碧桂园正是顺应这一变化的典型。
4月3日,碧桂园召开云直播月度管理会议,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会上表示:“从一个农民走到今天,我永远对自己不满足,一直有危机感,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。”
他说:“碧桂园不变的是永远都在变。”
因世界在变,市场在变,故碧桂园战略在变,管理在变,绩效考核的指标也在变。
碧桂园总裁莫斌会议上表示,2015年以来,碧桂园紧随行业大势,把握机遇,通过一系列的区域裂变深耕市场,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,成为行业龙头。随着行业开始进入存量时代,在“房住不炒”的背景下,碧桂园顺应行业发展大势,在2018年下半年提出实行“行稳致远”战略,提升全周期竞争力,促进企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,并在产品、组织等方面做主动创新和变革,向管理要效益,激发企业内部改革动力。
2020年开工之后,碧桂园再次进行集团和区域架构的优化整合,继续推动实现总部精干高效、区域做强做优、项目做一成一。
“调整不是‘拍脑袋’的决定,是‘有的放矢’地打造企业内部的丛林生态。”莫斌表示,这是针对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不足主动自我修正。
他表示,未来还要进一步思考区域做强做优的问题,会以年化回报和利润总额为考核,而不再以规模论英雄。所有的区域要推动项目做一成一,在做强做优的同时,还要做精。未来碧桂园还有可能会根据市场、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分,然后聚焦深耕、提高效能。另外,总部的精干高效还要继续进行。总部要向自己开炮,不断的提高平台效率,给区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。
碧桂园精总部强区域的管理战略调整,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慢慢的开始。
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,莫斌总裁在公司内部作过多次重要讲话,其中颇多金句,例如,关于总部如何做到精干高效,莫斌总裁讲过,“各个中心都累积了相当一批小白兔、中白兔、大白兔,这些白兔们虽不伤人,却也没有作为。”
莫斌总裁还讲过,一个中心,应该吸纳“最应该”在总部工作的人,而不是“最愿意”在总部工作的人。
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,使得碧桂园在管理上敢于向自己开炮,实行总部和区域双向流动、定期轮岗等制度创新,做到“能上能下”、“既能在后方指挥若定,也能到前方听到炮声”。
图注:博智林机器人总部大楼
新的炉灶需要新的柴火
碧桂园的战略调整和管理创新,不仅是时势使然,由公司发展阶段决定,也关乎碧桂园不断进行的业务创新。
目前碧桂园已经形成地产+机器人+农业的三驾马车格局。
机器人被称作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”,是集机械、电子、控制、计算机、传感器、人工智能等多项学科先进的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装备。
目前碧桂园成立5大研究院开展机器人业务,组建了3000人研发团队,其中博士、硕士占比29% ,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,获授权327项。2019年已投入机器人研发费用约19.7亿元。
其中最主要也是跟碧桂园主业关系最大的建筑机器人方面,目前在研产品50项,已投放工地测试32项,大幅填补行业空白。比如水泥浇筑后需要工人手工打磨的操作,可以换成机器人作业;再来就是一些简单但高危的工种,比如外立面贴瓷砖,也就是在大楼外侧贴砖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人。
除了与地产相关的建筑机器人,碧桂园在餐饮的人工智能化上也有进展。
2020年1月12日,碧桂园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在广州开业。这家餐厅截至目前已投入46种机器人作为餐厅运营的核心设备,构成整套餐饮机器人体系。
在这个餐厅,机器人承担了大部分人工的工作:机器人迎宾,云轨送餐,90秒制作一个汉堡,三分钟摇出一杯鸡尾酒,五分钟炒出一道菜……整个餐厅从配菜、烹制、传菜的全部环节都可以由机器人完成。
2020年2月14日,千玺研发的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武汉,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煲仔饭配餐服务。据悉,一台煲仔饭机器人能同时烹饪36个煲,1小时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饭。
此外,碧桂园还在研发医疗等机器人,不远的将来,机器人将能建造安全、健康、美观、经济、适用和耐久的房子,还将被应用到物业管理、乃至医食住农等方方面面。
农业方面,碧桂园最新的“大手笔”是3月9日以3亿元收购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%股权,成为华大农业控股股东。
目前碧桂园农业板块的总人数达到258人,其中博士学历占9%,未来还将不断引入世界级的优秀人才和技术。在生产模式上,碧桂园农业采用公司+基地+农户,同时泛运用农业大数据、分 子育种等、设施农业等现代技术,农业产品则面向碧桂园约400万业主通过自有渠道销售。
目前已投资运营湖北“中国种谷”、海南润达等多个优质项目,并与深圳华大基因、中国科学院 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、企业达成合作。
这些新业务的创建和发展,势必需要在集团内部进行适当的岗位调整和轮换。
图注:惠州碧桂园十里银滩
不变的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
碧桂园管理的优化亦跟其在全国一线到低线城市的布局微调有关。
诚如杨国强所说,碧桂园一直“坚持深耕三四五线,让有能力的人去到中国的每个县市深耕,给优秀的人舞台和机会。”
莫斌在2019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碧桂园在进驻的三四线城市中,88%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,该集团对应三四线城市权益货值高达88%。而三四线城市的投资转化率(累计权益销售额/权益土地投入)远高于一二线城市。
不可否认,近些年来,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的投资比重在逐步加大。
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9年碧桂园权益土地成本在3035元/平方米左右,相较2018年2203元/平方米的地价上升近1000元;同时一二线新增权益土地金额占比从2018年的40%提升至45%。
碧桂园2019年以旧改方式先后入局深圳、广州等项目。
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旧改是碧桂园重要的土地投资手段,尤其在一二线城市,去年公司通过旧改转化出来的权益货值超过1000亿元,今年同样希望通过旧改转化出800-1000亿元的货值。
上述香港长期资金市场人士表示,碧桂园在一二线和其他低线城市的布局上有所微调,势必影响到区域管理结构的调整,“因为一二线城市人员、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,办事效率较高,所以一些区域会进行合并,这是一家优秀公司针对业务、布局变化顺势做出的管理变化。”
在战略调整、管理创新和布局微调之下,碧桂园行得更稳,走得更远了。这从2019年的业绩中能够准确的看出——
手持现金2683亿元,比2018年同期高258亿元;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522亿元,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10.0%和15.2%;总收入约4859.1亿元,同比增长28.2%;
毛利约1266.4亿元,同比增长23.6%;淨利润约612.0亿元,同比增长26.1%;公司股东应佔利润约395.5亿元,同比增长14.2%;公司股东应佔核心淨利润约401.2亿元,同比增长17.6%。
碧桂园连续多年都能交出优异的答卷,靠的正是不断适应变化、不断求变的“折腾劲儿”。在万变之中不变的依然该集团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。
4月3日的月度会议上,莫斌表示,碧桂园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,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、长期向好抱有坚定信心。
正是坚持看好城镇化进程,碧桂园销售业绩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领先,项目在国内31个省份实现全覆盖,成为行业内布局最为广泛的房企,走出一条独立的、漂亮的增长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