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财经要闻 > 正文

卓创资讯农产品景气度创下近年新纪录政策性微调存在必要性

2021-04-15 16:31:23  阅读:90153 来源:新浪财经综合
卓创资讯农产品景气度创下近年新纪录政策性微调存在必要性

  来源:卓创资讯研究院 孙光梅

  导语:金融委会议的基调及近期消息面来看,大宗商品物价已经引起国家高层关注。卓创资讯监测的农产品指数高景气度(超过100点)已经维持21个月的时间,未来大宗商品将会继续向下传导高原料成本压力,而农产品领域中那些接近于民生范畴的种类(粮食等),较往年相比将会维持相对高位。农产品价格存在相对韧性,需要警惕和预防过快的通胀发生。

  卓创资讯监测的农产品指数高景气度(超过100点)已经维持21个月的时间,监测期内,农产品指数最高值超出大宗商品指数的幅度较5年前高出一倍。其中畜牧产品与玉米等粮食作物先后产生较高的贡献率,预计农产品景气度将保持近年来的新高位置。当下正处于国内经济恢复期,过快的通胀并不利于经济运行,因此在合适范围内进行政策性微调存在一定的必要性。

  一、自2019年以来,国内农产品连续21个月跑赢大宗指数

  卓创监测的大宗商品生产者系列指数显示,3月份卓创农产品指数达到126点,而卓创大宗商品指数与工业品指数分别为115和110点。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,农产品指数超过100点之后持续高位运行已经达到21个月的时间,峰值出现在今年1月份,达到139点。将整个大宗商品指数(由化工品与农产品组成)纳入对比序列来看,本次属于自2013年以来的第二轮连续跑赢大宗商品指数的时间段。而第一轮出现在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,最高值一度超出大宗指数50%,而本轮是从2019年开始,最高时超出100%。

  农产品指数在2019年下半年后持续运行在相对高位区。如下图所示,2019年畜牧板块涨幅较大,拉动了农产品总指数上行,进入2020年三季度以后,尽管因生猪价格下滑拖累指数下行,但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等品种上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前者向下空间,因此农产品总指数仍然居高不下。整体来看,农产品维持相对高景气的时间已经持续约21个月,牛市的基础比较牢固。因此,尽管3月份农产品指数略有下滑,预计接下来大宗指数仍将维持上行态势,农产品成本支撑力度仍较强。

  二.粮食领域有哪些关注的点?

  如上文所述,农产品领域保持高景气的支撑来源,主要贡献者来自于生猪和粮食领域。本文仅仅围绕后者进行讨论。

 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,2021年一季度小麦玉米价差负值增加,如下图所示,最大值达到-383元/吨。尽管玉米涨势在进入3月份后小幅下滑,但仍远高于小麦价格。饲料方面需求持续旺盛,一季度生猪与禽类产能缓步上行,支撑了饲用粮食的需求。

  继2020年12月份小麦玉米价差转为负值后,二者价差继续深度下挫,业内关注的点主要围绕以下:

  首先,近期小麦拍卖政策动作较多,从保护口粮安全的角度,政策性小麦的拍卖主体开始了较为严格的限制,即只能是面粉厂与饲料厂参与竞买,并承诺所购买的小麦只能自用、不得转手倒卖;另一方面,4月12日,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上调小麦销售底价60元/吨,这在一定程度上,政策层面显然希望能够缩小麦与玉米二者的深度价差,从而适当控制口粮向饲料用粮的转化量。

  其次,在当下新小麦上市之前,政策调控目的较为明显。但显然也存在一定的“负面作用”,即新小麦上市的价格可能会被提高,对于面粉厂而言,成本压力将促使其向下游面粉转移。

  最后,3月份PPI同比上涨4.4%,超出预期。当前油气等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,直接推动了3月PPI涨幅超预期。综上,主粮、面粉等种类属于民生领域,一旦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,由此引发的通胀现象更值得警惕。

  金融委会议的基调及近期消息面来看,大宗商品物价已经引起国家高层关注。从大宗商品未来走势来看,如果高价格继续传递,则CPI作为滞后指标,必定会跟随上行,则其代表的通胀现象不利于当下经济的运行。原因在于,一方面,消费需求没有同步跟进,较快的通胀将会进一步抑制消费的释放,另一方面,我国当前处于经济恢复期,不可能在短期进行政策“急转弯”,即快速实行货币收紧政策并不是明智的政策选择。但是,在相关领域、合适范围进行政策微调,存在相当的必要性(如上述粮食政策领域即是很好的举措)。

  综合来看,工业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、利润骤降甚至可能亏本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施压到农业品领域。农产品处于成本传导链条的中下端,其韧性表现相对上游原材料显然更强,表现在:即使工业品在上涨之后快速回落,假设农产品也会跟随原料等工业品回落,但回落时间将大幅滞后,且回落幅度也将打较大折扣。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影响的范围和深度更甚于工业品,因此相关层面需要格外警惕其对经济与消费的反作用影响。

责任编辑:李铁民

原标题:卓创资讯农产品景气度创下近年新纪录政策性微调存在必要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