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财经要闻 > 正文

再判一案造谣的流量生意不能做了

2021-05-06 19:50:55  阅读:95336 来源:澎湃新闻
再判一案造谣的流量生意不能做了

  原标题:【社论】再判一案,造谣的流量生意不能做了

  越来越多的案例在证明,靠谣言赚钱的流量生意不好做了。疫情期间,福建省福清市三名男子编造“华商太难了”等雷同文章,在微信公众号批量发布,想通过流量赚钱,被曝光后投案自首。最近,三人被判处一年三个月至八个月有期徒刑。

  这是比较典型的流量生意,已经达到“规模化生产”的地步。这些自媒体经营者,随时跟进网络热点,毫无底线地迎合网友喜好,批量编造出所谓的“新闻”。只要流量巨大,就有可能通过发布广告或者流量分成赚取钱财。

  但这种模式,往小了说可能侵害个体权益,往大了说是恶化网络生态。无视事实、扭曲价值百科观、无底线迎合寻求刺激的本能,如果这样的内容得不到管控,舆论场就可能劣币驱逐良币,形成恶性循环。

  有一些迹象已经值得警惕。在这种“规模化生产”之外,一些“散兵游勇”为了出位,也可能效仿走上歪门邪道。

  如今天就有一则上热搜的消息——恶意抹黑滴滴司机的短视频作者道歉。这些短视频作者,用相同的文案故事抹黑滴滴司机及平台。虽然也有人猜测幕后会不会有黑手,但不排除很多时候,就是自媒体作者为了追求流量胡编乱造。

  怎么打击这类靠谣言为生的流量生意,应该说早有共识。首先,平台责任无可推卸。虽然平台需要审核的是海量内容,但不意味着就能“一切交给算法”。平台还是应该通过人工抽查、事后把关、畅通举报等方式,及时处置谣言类消息。

  至少,不能让“华商太难了”之类的文章大行其道,而平台只能一次又一次的“事后表态”。

  其次,面对恶劣的谣言,执法部门就该及时亮剑。有些自媒体人可能存在侥幸心理,以为只要不碰重大话题,社会新闻胡编乱造无所谓,被揪出来顶多删帖道歉。这种认知偏差,需要现实司法行动加强教育。正如网友质问的,如果道歉有用,还要警察干嘛?

  司法机关主动打击网络诽谤、谣言已有典型案例。日前,杭州“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”的两位造谣者,刚因诽谤罪被判刑。这两人当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一再狡辩只是“闹着玩”。当他们用造谣伤害别人“闹着玩”的时候,法律不跟他们“闹着玩”,这才是最好的警钟。

  自媒体平台的繁荣,给更多人提供了表达和谋生的机会,本是好事。可是正如所有市场领域一样,规范有序才能长远、才是共赢。靠编造谣言为生的流量生意,是对自媒体网络生态的严重腐蚀。加强这方面的治理,也是民心所向。

责任编辑:王翔

原标题:再判一案造谣的流量生意不能做了